目前分類:【風水法語】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◎卜元詔/文‧圖

    走出舒適圈,決定來趟遠行,或曰苦行。苦的不是身體,而是心志。先是苦於真相難明,後又苦於真心難覓,另亦苦於真理難知、真佛難遇。而大地總是無言,被我如此「苦苦相逼」,或許是出於憐憫,也或許是機緣湊巧,又或者是「皇天不負苦心人」,這一趟東台灣自由行,「大牛」、「仙童」、「小象哥」、「阿龍兄」、「小虎弟」等一一現形,舉示「空拳、黃葉」() ,與我共演這一場夢中佛

    先介紹「大牛」出場。它就趴在某段省道邊,頭往後望,上一次路過時,正值陰雨連綿,我問它:「你怎麼沒有朝案?」它卻只顧躲雨,沒回答我。這一次天氣放晴,它精神一振,叫我去它穴前看看。一看我才知道,前方不遠處有一支山腳,末段呈平台狀,即為案山。

    它還要我去見見它的同伴。原來它的後面蹲著一位「牧童」,右手拿著一支「牧笛」,即為前述牛穴朝案。此局可名為「仙童牧牛」,中國古籍中言之鑿鑿,今天竟然在東台灣現身,不假遮掩,以真面目示人!

仙童牧牛

卜氏贊曰:

大牛側臥頭回看,仙童蹲踞手為案;

徜徉東台縱谷地,一前一後互為伴。

     接著介紹「小象哥」上場。十餘年前經過此地時,看見它漂亮的頭型,以為只是水口象山,但無獅山相對(獅象捍門),一時頗為疑惑。無奈當年匆匆一瞥,無以深究,也不知此地確切位置,僅存留照片懷念。(如下圖)

象頭

     又上次雨天路過,霧霾遮蔽了它的身影,竟沒發現它就在這裡——太麻里溪出海口邊。這一次遠遠就看見它,眼睛露白,似乎想告訴我什麼事。仔細端詳,其來脈氣勢不凡,中途卻陷落一大塊,不見完整身形。筆者想起之前曾聽聞長輩提起,早年有一位通靈高人,自詡曾在台東某象形穴山附近「發功」,導致此座象山每逢大雨必崩,莫非就是這裡?

DSC01582

DSC01580

卜氏贊曰:

迷途小象無處躲,鐵道公路穿鼻過;

身形破碎傷不輕,淚眼迷離向誰說?

 

     最後請「阿龍兄」、「小虎弟」上台表演。它倆一路從中央山脈末端奔赴水口,專為天帝道場把關。「阿龍」蜿蜒飛躍於左,故尊為兄;「小虎」低伏狩獵於右,故敬為弟。龍兄虎弟在此示現大地玄機,乃標準的「左龍右虎」捍門之局,形氣飽滿,各自成穴,有待慧眼明察。

小虎形勢示意圖

 


 

阿龍形勢示意圖

 

卜氏贊曰:

龍兄虎弟現於世,雄鎮河口人不識;

大小人車腳邊過,熙來攘往為何事?

 

     與大地對話的過程很奇妙,其實是在跟自己說話。往自己心靈深處探索,人心即是天心。何只大地沉默無語,真心也無法言說。那種靜謐的狀態,不容聒噪,無須多言。但不說誰知道?只好提起正念,勉強絮叨一番,權充此行結語。如下所述。

 

     「苦」心孤詣一路「行」去,求問於大地,「我」與「大地」相對,故知「大牛、仙童、小象、阿龍、小虎」皆因「我」而存在。沒有我的意念介入,它們只是土石、只是岩塊、只是風景,不會產生其他作用,何勞癡人多事?所以重點在「我」。

     再問「未曾生我誰是我,生我之時我是誰?」大地答曰:「誰都不是!」因為:「既無我,何有誰?」那個「真如」(「如真」倒裝 ),好像真的,其實不是,只相對於「我」才存在,其實並不存在。那種狀態,什麼都沒有、什麼都不是,所以說不清楚、講不出來,可一旦作用,卻又能化現山河大地,孕育萬物生靈。

     佛教把這種現象稱作「真空妙有」。那個「真空」,就是「正法眼藏」之所藏,名為「涅槃妙心」,所以是「實相無相」,因此才「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」。雖不立文字,卻已映現在大地萬象之中。那隻「大牛」知道、那位「仙童」也知道,「小象、阿龍、小虎」它們全都知道。至於看的人知不知道?只有自己才知道。㊣

註:佛門諺語「空拳誑小兒,黃葉止兒啼」也!比喻一切有為法皆似以空拳逗弄小兒,或以枯葉當成黃金哄騙小孩,只是為了讓小孩子不再哭鬧而已。

 

下載全文收藏

文章標籤

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◎卜元詔

   《雪心賦》云:「存乎人者,莫良於眸子;昧於理者,孰造於玄微?」這句話翻成白話,意思大略是:存在於人類身上的感官,沒有比眼睛還要好用的;不明白大地條理的人,怎能透過眼睛,在細微之處發現大地的玄奇?

    話說有一天,筆者與某大學教授一行人,探訪台灣南部「大象行天」垣局,就在大象(喝形)頭部的山壁上,有一塊巉岩出露,形似一隻眼睛,連眼瞼、眼珠都一應俱全。女教授見此奇景,不禁驚呼:「噢!Jack這真是太神奇了!」(隨口套用廣告用語)

 

DSC02082

●注意畫面正中央有一塊巉岩出露。(原始圖片無特殊處理,以下同。)

 

DSC02086

●眼瞼、眼珠一應俱全。女教授驚呼:「噢!Jack,這真是太神奇了!」

 

    又於十餘年前某日,路經台灣東部一座橋樑,偶然瞥見上游處有一座山,形體特異,便順著河邊道路趨近一看,驚覺「好大一隻鳥」!又見其前方有一塊大石,矗立河中,意象清楚,顯然是在象徵鳥食。該地形局周密,筆者如獲至寶,拍照存證。

DSCN5726

DSCN5723

DSCN5724

    十餘年後舊地重遊,又來到此處,景物依舊,河中大石經十餘年的沖刷,不知幾場颱風、豪雨,無損一砂一石。於是這次特意拉近焦距,為這塊巨石留下特寫。

    回程整理照片時,在電腦螢幕上詳加檢視,忽然發現一雙眼睛直視鏡頭,嚇了我一大跳!查對《廖氏喝形名目》,原來這隻鳥叫「鷺鶿」,正落下河灘覓食,這塊巨石就是即將被叼走的魚……。

DSC01459

●「鷺鶿下灘」:單股金水,雙臂格,近水者是;穴居嘴上,以遊魚為案。

DSC01460

●魚身側傾、魚嘴大張,卻不顧前方餌食,瞪大雙眼,神情驚恐,慌忙逃竄。

 

    佛教有「拈花微笑」的故事,說明人類的語言、文字,其實並非最佳的溝通工具。最高層次的訊息傳遞方式,只要一個眼神,通過「心電感應」,心心相印,意思全都懂了!反而人類在發明語言、文字後,學會了說謊、欺騙、矯飾、偽善,創造出這個虛假的人世社會。

 

    大地不會騙人,所以從不說話,只能用眼睛與它溝通。據說明朝《劉伯溫》在點葬鞭山後說:我愛鞭山二十年,鞭山對我默無言,今朝始悟鞭山趣,貴穴從來不易扦。」他花了二十年與鞭山對話,或許因為當年交通不便,他問不出所以然,鞭山當然不會回答他。如今山路四通八達,前看、後看,正看、側看,還可以用空拍機從上面看,甚至請《Google》神幫忙從空中看,大地有問必答,這個「年」現在可以改成「天」。

 

    佛經又載,在修證的路上,可得「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」等,一旦開啟,萬法無滯,一切清清楚楚。吾等凡夫俗子,好不容易可以看穿人世的虛假,何不再用這雙最基本的「肉眼」,連通自己內在的「心眼」,與大地進行深層的對話,它會告訴我們許多秘密,包括古來公侯將相、富商巨賈如何誕生(這些僅是膚淺的話題),以及它的身世之謎(這才是重點)。

 

    所謂「身世」,意指它(大地)那宏偉的結構、完美的配置,一個一個成形的地局,究竟是誰創造出來的?這個「誰」,跟人類生命終極大問「未曾生我誰是我?生我之時我是誰?」這兩個「誰」其實是同一個東西,同一個來源。

 

    創造人類生命與大地形局的東西(那個「誰」),勉強用語言、文字形容,叫作「真如、本體、自性、大道、上帝……」(族繁不及備載,說也說不清),總結為「神性」或「佛性」,是不可思、不可議,超越大腦神經突觸所能傳遞,也非大腦皮質意識所能理解,但在人類與大地的沉默對話中,那些在交流的東西、那些在對談的內容,即是「真如」的顯現,讓我們得以窺見這個「誰」的影子。

 

    我就是誰,你就是誰,他就是誰,包括大地、萬物,我們都是這個、那個誰。所以當我們在凝視大地時,它會張開眼睛,告訴你它的存在,一如我們的存在。是故在靈山會上,世尊拈花示眾,眾皆默然,因為「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」。今人若不解其意,那就去看山吧!讓山的眼睛告訴你,它是誰,你又是誰? ㊣

 

※附記       ◎丁中評

    《廖氏喝形名目》的作者《廖瑀》是唐朝人,未曾到過台灣,台灣的地局卻能與其遙相呼應。一在唐代中土,另一在現代台灣,跨越千年之久,相隔千里之外,兩者如何能夠互相印證,而且不只這一處。如果這不是科學,那什麼才是科學?㊣

 

下載全文收藏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1231  

  【龍鳳呈祥形】 詩曰:

「飛鳳穴高頭上扦,生龍案對喜相連;

    若得明堂朝水應,一舉登榜獨占先。」

   ~引自《地理天機會元

    我在現場只看見一片雜林,底下覆蓋一層落葉,什麼牛角、蟬翼,蝦鬚、蟹眼,一概皆無。不是古書欺人,也不是來錯地方,而是大地在自我保護,求道者心知肚明,探勘到此為止,是該回頭了。

    回程一如往例,馬上下起一陣大雨,打在車身、滴在我心。算不清這是五十三參的第幾參,究其實「最終就是最初」,所謂「歇即菩提」,吾心淡然,一路緘默無語。

    上圖為日月潭「地靈實相」,是實相者,即是非相,是故名「地靈實相」。真如、本體不在那裡,而在觀者心裡。觀者忘情於山水,如此而已。「金剛風水經」,至此又多了一品。

下載全文PDF檔

文章標籤

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──所謂風水者,即非風水,是名風水。

無住冥想 

    風水的存在是事實,但是當人們開始談論它、評斷它,把它變成知識、變成理論,變成一家之言,風水便只存在於人們的大腦裡,便只存在於書本的字句中,成為一種名相,或為派系爭論的焦點,或為術士謀生的工具,乃至凡夫翻身的夢想。

    風水不再是風水,失了根、變了調,模糊了本質。等到哪一天,山河變色、地動天搖,滄海化為桑田,才知大地原是活的、是變化中的,是超越人類意識範圍,不是理論可以解釋的。至此方知風水只是風水,一種暫時存在的現象,如同人心的生、住、異、滅,毋須執著。於是把心念抽離,回到初始的覺知,映現諸般風水妙論,仿《金剛經》曰:「所謂風水者,即非風水,是名風水。」

下載檔案收藏

文章標籤

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經言「心有所執,法有所生」,風水之法即緣於所執之心。吾人既難逃天地網羅,心神妄動之時,且看山川如何造作,且聽識者如何解構;一則安撫此心,再則頓悟天機,終能放下罣礙,回歸初始神態。故名此道為「堪輿大法」,是屬「風水法門」,善哉!善哉!

 穴形  <埔里○○禪寺正殿大佛>

圖說:

  佛陀早已涅盤,不著一沙一塵、不留一字一句。無所存在,也無所不在。附著在此處的神靈,日夜端坐無語,靜待有緣,默默把守台灣第一龍穴的秘密……。

文章標籤

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