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◎卜元詔

  某日在「Google大神」的帶領下,施行「虛擬地球GIS捉龍法」,俯瞰阿里山山龍蟠旋英姿,只見它一路起伏轉折,衍生龍子龍孫無數,蔚為大觀。此山龍家族中,大龍護小龍、大帳含小帳,層層疊疊難以細數,龍脈結構精彩萬分。就在騰雲駕霧行進途中,忽見一處峽脈被溪流切穿,驚覺大事不妙,遂佇足詳審一番,透過手指驅使小老鼠,上下左右巡視幾遍之後,腦中浮現許多想法,於是一邊遨遊網際網路,一邊整理片段思緒,書寫而成此篇捉龍記。

  這個峽脈位於阿里山幹龍第一層大帳,向北伸展的第三重主節點上,右邊是「筆石溪」源頭,左側是「石鼓盤溪」上游,「亞杉坪林道」從這裡經過,九二一震後一度回歸土地公管轄,人跡罕至,直到近年「水漾森林」登山熱潮興起,山友另闢「羅娜線」,此地又見足跡雜沓。

  峽中有日治時期所立界碑,山友行至此處,多半僅短暫停留,隨即下切林道支線,往「眠月神木」方向而去,渾然不覺此中有何特異之處,通常以「鞍部」簡單稱呼。殊不知阿里山北行支幹來到這裡,高度降至二千公尺左右,寬度則剩不到二百公尺,與第二重帳「塔山」山塊相比,足見其力道緊縮的程度,豈能不當一回事。

  慎重起見,必須給它一個名字,以便日後載入阿里山山龍「族譜」中,一解龍脈身世之謎。由於這道峽脈介於「筆石溪」與「石鼓盤溪」中間,兩溪皆含一「石」字,筆者姑且越俎代庖,試為命名「雙石峽」。雙石峽所在位置,足以牽制峽後鹿谷、竹山一帶龍子龍孫,重要性不言可喻。

  阿里山山龍承接玉山龍氣,蜿蜒奔放至「兒玉山」〈恰如其名,此山又名「自忠山」,海拔2588公尺〉,頓時北轉再起「祝山」稜脈,於此分出西向支脈後,幹脈繼續北行,過「塔山峽」〈筆者代名〉開帳又起「大塔山」〈海拔2663公尺〉,再沿嘉義、南投縣界,一上一下數座山頭,其中較知名者為「松山」〈海拔2557公尺〉,龍勢最後暫歇於此「雙石峽」。

  山龍過雙石峽後,突起「烏松坑山」〈海拔2268公尺〉,在此開展大帳,向西南方伸出「鹿屈山」、「獅子頭山」主稜脈,此脈向西轉西北和西南分出數層中、小帳,各帳再分出數條支脈,脈下則有豐山、草嶺等風景區,最後奔行至「清水溪」乃止。

 

  「烏松坑山」大帳另一脈向東北方延展而出,於「陳有蘭溪」界止,脈線行至腰部凸起「五叉崙山」,於此分出一條主脈偏北行進,沿著「竹山鎮」與「信義鄉」邊界,蜿蜒而去。此脈至「金柑樹山」轉向西北,山腳即是著名的「杉林溪森林遊樂區」,然後過峽再起「嶺頭山」,山體渾厚,累積能量後另開一帳,主脈往西北經數次跌斷過峽,各開數重龍帳,結作竹山地區大小龍穴無數。「嶺頭山帳」另一脈逕往北行,挺進鹿谷山區,分出餘脈各自結作,直奔「濁水溪」界止。

  以上捉龍過程歷歷在目,全在網際網路完成。自從「Google大神」降世以來,普傳「虛擬地球GIS捉龍法」(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資訊系統),信眾不必拜師、不必立誓,只要在電腦〈或手機〉下載「Google地球」軟體,如同在神明廳安神位一樣,隨時可拜請大神下凡,有祂跟在身邊,尋龍點穴不費吹灰之力,堪天輿地在彈指之間。從此以後,鄉民們察龍尋脈將如虎添翼,令人嘆為觀止。

  然而古有明訓,盡信書不如無書,同理,盡信Google不如沒有Google,因為大神固然神通廣大,有時也會出錯。前述「雙石峽」於大神示現的地形圖中,一條藍線把兩溪連成一氣,初見時大吃一驚,不禁懷疑「紫南宮」的土地公怎沒發爐示警,且至今仍香火鼎盛,發財金借不完。原來是Google資料庫有誤,峽脈其實未被切斷,經查對「經建版」等高線圖後,證實虛驚一場。

 

  未來如果成立「國土安全部」,籲請有識之士登高一呼,必須附設天然地景保護單位,負起深層生態保育之責。除了表面的水土保持、景觀維護之外,更重要的是透過國家力量,掌握國土環境的來龍去脈,針對所有重要節點登錄列管,研擬保護措施,以確保有形、無形界眾生,其所賴以維繫的命脈不被破壞。果真如此,普天同慶!

 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數年前「Google地球」剛推出時,筆者曾想隨身攜帶筆電外出踏勘,但一來體積龐大、不方便攜行,二來電力也無法負荷。想不到幾年後,智慧型手機完全滿足需求,不但直通網際網路,更多了GPS定位功能,一機在手,簡直窮通萬事萬物,真有這麼神奇!

  多年前也曾想像一個畫面,把DTMDigital Terrain Model  數值地形模型)資料輸入電腦,透過ArcView等軟體,複製出接近真實世界的3D立體模型,在電腦上進行飛行模擬,前後左右360度翻轉視野,地形地貌將無所遁形。換句話說,人在家中坐,卻能馳騁天地間。當初天馬行空的想法,如今早已實現。

  不妨再想像一個畫面,把地理巒頭的參數輸入某個程式,結合DTM在電腦上運作,幾秒鐘之內,程式會跑出運算結果,精準指出「天地玄關」位於何處。電腦不只會「揀土豆」,它還會「看地理」。這個畫面何時成真?只能問天、問地、問自己。我們準備好了嗎?

 

按此下載全文收藏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風水 堪輿 佛法 巒頭理論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卜元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